全校師生沒有人親眼看過石虎,而石虎卻離我們很近!每每聽聞石虎的消息,幾乎都是路殺事件(意指石虎遭車輛撞擊身亡)居多,根本原因是石虎的生活圈與我們的居住地重疊性高,如同日本人所說的里山(Satoyama)環境,因此老師指導學童製作石虎模型,藉以傳達與關心石虎遭到路殺的事件。
在美勞課堂中,羽茗老師指導孩子們以紙黏土進行石虎模型的創作,動手之前必須先動腦,孩子們必須飽讀石虎的科普文章,認識並了解其生活型態、外觀特徵與生存威脅等,才能捏塑出栩栩如生的小石虎。
雖然每一隻石虎的樣態都不一樣,但是牠們有3個共同特徵,是區別石虎與家貓、流浪貓的最大差別之處:
- 眼窩內白線延伸到額頭。
- 耳背為黑底白斑。
- 身上有黑褐色塊狀斑。
- 不吃、不買、不養野生動物。
- 不棄養寵物;因為有許多石虎遭到流浪犬攻擊。
- 不使用捕獸夾。
- 在郊區開車的速度要放慢。
- 支持友善環境的農產品,例如灣寶社區的地瓜、西瓜和稻米。
- 告訴身邊的朋友,全臺灣的石虎數量可能不到500隻,請大家多關心石虎的生存議題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
注意: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