顯示具有 酷蟲學校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顯示具有 酷蟲學校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
2024年4月17日 星期三

蜂富食物永續農村課程(2)

今天的蜂課程精彩萬分,大山的孩子不僅有豐富的知識饗宴,也品嚐了新鮮又美味的蜂蜜鬆餅。感謝後龍鎮在地的養蜂達人曾貴發賢伉儷第二次蒞臨學校指導,感謝後龍鎮農會張指導員協助聯繫規劃課程。

2024年3月27日 星期三

蜂富食物永續農村課程(1)

每每教室窗戶的玻璃上出現一隻蜜蜂,總會引起孩子們的驚聲尖叫聲!對於你不懂的生物感到害怕並非壞事,重要的是去了解他們為何生活在我們周遭?為何出現在教室?根據筆者的經驗,在教室遊蕩的蜜蜂、虎頭蜂,多半是「誤入歧途」,找不到自由的出口,才會緊張地在明亮的玻璃前飛舞。

2022年6月12日 星期日

為灣寶社區執行永續行動─營造友善野蜂棲地(2/2)

六年級孩子在這堂校訂課程「STEAM素養」中不僅探索蜜蜂對我們農業的貢獻,也了解到廣大的獨居性野蜂對於農業的益處不亞於蜜蜂,因此有了營造友善蜂類棲地的專題學習任務,師生一起為灣寶社區執行一項永續行動,希望能在社區實現SDGs中Target 2.4、12.8與15.9的目標。孩子們未來就讀高中面對自主學習、歷程檔案製作所需要的能力,現在已經開始學習並付諸實踐。

2022年6月11日 星期六

為灣寶社區執行永續行動─營造友善野蜂棲地(1/2)

聯合國倡議的SDGs已是全球人類所必須面對的重大議題,因此,為自己的社區執行一項永續行動,不僅是國際趨勢,也正如Dewey所言「教育即生活」、「教育即生長」、「教育是一經驗的連續重建」,大山國小師生正一同努力在社區實踐永續行動。


2020年10月27日 星期二

臺灣科普環島列車(竹南火車站)─校園蜂科普

臺灣科普環島列車於10月26日(一)開至竹南站,竹南站特別設置了科普學習攤位,大山國小受邀提供一個科普探索攤位─「校園蜂科普」,提供大家對「蜂」類有進一步的認識,了解牠們對人類的貢獻。

2020年5月26日 星期二

營造獨居蜂棲地(永續食物生態行動方案)

Habitats for Pollinators
大山國小所處的自然環境,生態豐富而多樣,學校裡也有豐富的環境教育課程,我們發展「蜂瀰校園行動計畫」已超過兩年,不僅是基於「永續食物」路徑的課程深化,也是「校園棲地」路徑的課程連結,更符應聯合國2030永續發展目標SDGs的理念。

大山國小最美的學習風景:學長帶領弟妹探索獨居蜂

2019年10月6日 星期日

中原大學科學博覽會─兒童解說校園蜂科普

優秀是教出來的!感謝大山的同仁教出那麼棒的孩子,有能力與人分享,也做了很棒的國際交流!至於「卓越」,就得靠自己努力爭取!就像這兩個孩子,檢討自己向巴基斯坦的朋友解說得不夠好,便與師長討論並寫了英文草稿,緊接著是史瓦濟蘭的研究生來闖關,還有印尼、越南的大朋友,馬上就派上用場!

大山國小學童向國際研究生解說如何營造友善蜂類的校園棲地

2019年8月1日 星期四

蜂瀰校園行動─蜂言蜂語(校長公開授課)

Bee exploration
在校園的教室裏,偶爾會有不速之客闖入,然後我們會聽到孩子喊著:「有蜜蜂!」多數小女生會反映出驚恐的表情,有些時候會聽到孩子說:「那是虎頭蜂!」這時候驚聲尖叫的聲音可能更加宏亮!我們看到的蟲子一定都是「蜜蜂」嗎?或是身軀大一點就是「虎頭蜂」?而牠們就像洪水、野獸那樣可怕嗎?

科學繪圖/黃喙蜾蠃/五甲張長文

2019年6月25日 星期二

獨居蜂旅館實作體驗

Building Solitary Bee House
感謝南河國小王世文校長帶領師生一起參與「蜂瀰校園行動」,與大山國小一同友善蜂類,進而友善農業,最後是友善我們自己。感謝本校惠雯主任協同指導,南河國小許老師、邱老師協助指導,還有大山國小的小老師振豪、柏瑋、家宥也幫忙指導,大山與南河的孩子們表現都很棒!

南河國小師生參與蜂瀰校園行動─獨居蜂旅館實作體驗

2018年11月8日 星期四

虎頭蜂在校園築巢,錯了嗎?

當你發現全校師生已經跟一顆黃腰虎頭蜂窩默默相處4~5個月,而且沒有人因此遭受針螫,那麼你會做何想法?立即摘除?還是讓牠們繼續在那裡生活?

虎頭蜂在校園築巢,錯了嗎?

2018年10月15日 星期一

動手營造友善生態環境(學校棲地生態行動方案)

本校推動臺美生態學校計畫已邁入第三年,今年六月間孩子們已經完成了「學校棲地」路徑的全面檢視,對師生發表檢視結果,並經由生態行動團隊會議多次討論而提出了幾項改善「學校棲地」的行動方案,其中一項便是栽種更多蜜源植物、食草植物,吸引更多蜂類、蝴蝶等昆蟲,進而提升我們大山國小對生態環境的友善程度!

大山國小學童動手營造友善生態環境(冇骨消)

2018年9月9日 星期日

與大自然重修舊好~親子共作樹枝蟲

這是一堂小班教學、親子共作的課程,1位專家、1位助教、3位小幫手、1位專屬攝影師,我們大山國小用盡心力辦好這一場親子共學活~Maker概念導入環境教育實作課程。

與大自然重修舊好─親子共學樹枝蟲課程

2018年4月26日 星期四

歡迎大埔國小師生參訪交流

竭誠歡迎竹南鎮大埔國民小學六年級師生蒞校參訪,讓我們大山國小的孩子再次精進「鳴蟲特展」的解說技巧!大埔國小學生懂事又有禮貌,感謝葉老師與潘老師帶隊蒞臨指教!

歡迎大埔國小師生蒞臨大山國小參訪交流

2018年4月20日 星期五

鳴蟲「科學繪圖」創作展

今年參與「廣達游於藝─鳴蟲特展」,六年級的孩子以「昆蟲」為主題(尤其是鳴蟲)進行科學閱讀,並進一步試著以藝術的角度深入探索,螽斯的腹部體節、蝗蟲的後腳紋路、蜜蜂的體毛、蜻蜓的翅脈、蚱蜢若蟲的翅芽、熊蟬的翅脈…等等,昆蟲身上的每一個細節都被我們孩子刻畫得那麼細膩!微觀的昆蟲世界真是令人贊歎!

苗栗縣大山國小鳴蟲「科學繪圖」創作展

2018年4月19日 星期四

廣達游於藝─鳴蟲特展

孩子表現好,老師一定很好!大山國小辦理「廣達游於藝─鳴蟲特展」於4月18日(三)10:00正式開幕。從創作指導、解說訓練而至展覽佈置,衷心感謝學校同仁盡心付出,籌劃這場「以孩子為中心」的鳴蟲特展!無論是開場直笛演奏、鳴蟲創作品、導覽解說都備受來賓讚賞!感謝廣達文教基金會給我們這樣一個機會,激發孩子的無限潛能。

大山國小「以孩子為中心」的鳴蟲特展

2018年4月2日 星期一

讓機械螽斯動起來!(校長公開授課)

大山國小第一次申請參與「教師專業學習社群計畫」,第1場公開授課已於1月8日(一)由校長授課實施(讓玩具車動起來!),第2場、第3場已分別由瑩潔老師、惠雯主任開放教室實施。目前為第4場公開授課,再度由校長授課實施,教學班級為六年甲班、六年乙班,教授「自然活科技學習領域─簡單機械─讓機械螽斯動起來」,教學日期為3月23日(五)、3月30日(五)、3月31日(六)、4月2日(一)等計7節課/280分鐘。

校長公開授課─讓機械螽斯動起來(六乙)

2018年3月30日 星期五

以「鳴蟲課程」培養「核心素養」

為了深耕美感教育,本校積極爭取廣達文教基金會的「鳴蟲特展─蟲蟲大樂園」生態藝術展覽會,於4月16日至27日期間結合78週年校慶活動盛大展出。為了這一場「以孩子為中心」的特展,師長們絞盡腦汁設計了跨領域、多元而豐富的學習活動,這一年來孩子們都全神貫注、積極參與。廣達游於藝─鳴蟲特展,4月18日開幕典禮:https://ecodashan.blogspot.com/2018/04/singing-insects.html

苗栗縣大山國小鳴蟲特展,邀請您蒞臨指導!

2018年2月7日 星期三

鳴蟲特展解說員培訓

什麼是鳴蟲呢?蚊子會發出嗡嗡的聲音,牠是鳴蟲嗎?其實,「鳴蟲特展」中所定義的鳴蟲泛指「會發出美妙具節奏性的聲音,且人的耳朵能聽見的昆蟲」,主要包括蟋蟀、螽蟴、螻蛄、蝗蟲及蟬等。大多數的鳴蟲因為其聲音悅耳,而與各民族文化間的關係非常密切。如果您想知道更多關於鳴蟲的事,今年4月16日至27日期間,敬請試目以待!(鳴蟲定義請參考http://www.nmns.edu.tw/public/exhibit/2009/insect/insect_singing.htm

金蟬脫殼─黑翅蟬羽化(攝於大坪國小,101年5月11日)

2017年12月29日 星期五

枯枝落葉之《螽斯》創作

Long-horned grasshopper
校園中的枯枝落葉,都是孩子們學習的好素材,暨環保又饒富自然美!動手玩自然、動手玩創意,每個孩子對螽斯的「自然觀察」與「創作詮釋」不盡相同,教育本來就該如此!

枯枝好好玩─《螽斯》創作

2017年10月25日 星期三

獨一無二的蟬

今天,我再次跟著老師、孩子們一起參與「鳴蟲創作」,我完成的作品—遇見幸福。能有機會觀察大自然的人,一定是幸福的!能有機會動手創作的人,一定是幸福的!

每個孩子創作出來的蟬都是獨一無二的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