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3年5月24日 星期三

一日石虎生活體驗

當前全臺灣的石虎數量可能低於500隻以下,苗栗縣政府自2019年起委託專業團隊針對海拔1000公尺以下的淺山等區域進行石虎族群調查、繪製石虎分布圖等作業,耗時2年,研究結果推估定居於苗栗縣內的石虎數量在340 隻到363隻之間,出現頻度最高的區域是後龍鎮與西湖鄉。再根據集集特有生物保育中心的統計,2022年度共接獲770件野生動物救傷事件,其中石虎路殺共計31件,最大宗為南投縣14件,其次為石虎出沒的熱區苗栗縣通報11件。



後龍子弟,必須了解石虎的生存危機,而體驗學習對國小學童而言是最好的策略,感謝台灣石虎保育協會的志工入校協助!5月24日(三),翁老師以簡報提問引起學童的動機,接著帶領孩子進入石虎的生活世界,認識牠們的生活棲地、喜愛的食物,以及生存的危機。第二階段是遊戲體驗,讓孩子扮演石虎,體驗牠們一天的生活中可能會碰上的威脅,有些僥倖受傷、有些立即身亡,孩子們由此設身處地的思考:我們該如何幫助石虎趨吉避凶?最後,翁老師帶著學童歸納課程重點,並指導學童「如何助石虎一臂之力?」



石虎(學名Prionailurus bengalensis)是臺灣僅存的原生種「貓科」動物,雖然不是臺灣特有種,由於數量大為減少於2008年被公告為第一級「瀕臨絕種保育類動物」。石虎屬於淺山生態系頂層消費者,可以有效抑制鼠類的數量,是生態良好與否的指標生物;當前石虎的數量銳減,這表示我們過度開發了淺山森林而威脅石虎的生活棲地,迫使石虎穿越馬路而遭到汽車衝撞身亡,亦或是農民使用過量的老鼠藥與殺蟲劑而導致石虎中毒身亡,人類違法使用捕獸夾也是導致石虎傷亡的重要因素。無論何者,對於人類的食物永續或身體健康都不是件好事!石虎的存在不僅是生物多樣性的表徵,也能代表社區推動永續農業的成效,正符合臺美生態學校的環境路徑:生物多樣性、永續食物,也是聯合國SGDs的第2條、第15條所要達成的目標。






苗栗縣議會於108年12月10日通過「苗栗縣石虎保育自治條例」,並於同年12月30日公布實施,成為全國第一個將石虎保育納入法令保護的縣市。其後縣政府也進行了苗栗縣境內石虎分布棲地的調查,最新結果顯示我們家鄉—後龍鎮是苗栗縣石虎分布數量最多的城鎮,因此,身為後龍子弟更應該要了解石虎,為石虎的永續生存善盡公民責任。(苗栗縣大山國小,112-05-24)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注意: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