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3年12月7日 星期四

探索臺灣鄉鎮農業與永續食物(SDG 2 & 永續食物環境路徑)

本校執行「環境台灣─校園環境教育推廣計畫」,將環境議題納入校訂課程中實施,第3輪主題展版為「環境×鄉鎮」,鄉鎮環境議題以認識臺灣農業為主,包括農、林、漁、牧業四大部門,與自然環境的關係最密切,但是我們為維護生態環境有可能要犧牲部分的農業,例如設置自然保留區,或是其他維護景觀等相關措施。



在農業經營過程採取友善耕作,也是友善自然環境的一種方式,也就是在耕作時盡量降低人為破壞。「有機農耕」則是較嚴謹的友善耕作,有特定的檢驗基準,且強調必須為農藥零驗出。無論友善耕作或有機農耕,都是返回生態多樣的必經之路。有機農業對於生態環境的好處有:

  1. 降低對環境污染:以捕蟲燈、栽培抗病蟲品種來代替有害環境的農藥及殺蟲劑;以有機質肥代替化學肥料,減少環境的負擔。
  2. 農業廢棄物回收再利用:將農作物殘渣及動物排泄物等廢棄物,轉化為有機質肥料再利用,同時降低了化學肥料的用量。
  3. 建立良好之耕作制度:採取適當的輪作、間作,改善土壤的結構並補充土壤中的養分。
  4. 改進空氣品質:減少化學氮肥的使用能降低氧化亞氮的排放,避免臭氧層被破壞,維持臭氧層的氣體濃度可有效阻隔紫外線直達地表。
  5. 防止土壤沖蝕:善用混作、間作、輪作等方式讓土壤覆蓋較為完全,以增加土壤的保水力,防止土壤沖蝕。




本次鄉鎮主題課程之推動,感謝各班級任導師之指導,同時也感謝教導處規劃假日親子共學活動,期待親師生持續努力實現「SDG 2 消除飢餓」之目標,同時實踐臺美生態學校計畫「永續食物」環境路徑之生態行動。(苗栗縣大山國小,112-12-08)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注意: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。